对于已取得《资格证书》的企业,对其行为和印刷质量的严格约束的具体内容
对已取得《资格证书》的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及时改正;未改正的,由编码中心注销其商品条码印刷资格,收回《资格证书》并予以通报。
(一)承揽未取得《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或合法使用商品条码证明文件委托人的委托印刷商品条码;
(二)商品条码印刷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
对于已取得《资格证书》的企业,上述规定是对其行为和印刷质量的严格约束,以下是具体解读:
违规行为及后果解读
- 承揽无资质委托印刷
- 行为界定:企业如果承接了没有《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或合法使用商品条码证明文件的委托人的印刷业务,就属于这种违规行为。这是为了防止非法或未经授权的商品条码进入市场,维护商品条码系统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 整改要求:企业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改正,停止相关违规印刷业务,并对已印刷的商品条码进行妥善处理,如销毁或采取其他纠正措施,以消除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 注销与通报:若企业未及时改正,编码中心将有权注销其商品条码印刷资格,收回《资格证书》,这意味着企业将失去合法从事商品条码印刷业务的资格。同时,编码中心还会对该企业的违规行为予以通报,向行业内及社会公开其违规事实,以起到警示作用,维护行业秩序。
- 印刷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
- 质量标准依据:商品条码印刷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如条码的尺寸精度、颜色对比度、识读率等都有明确要求。质量监督检查就是依据这些标准对企业的印刷产品进行检验。
- 整改措施:当企业的商品条码印刷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时,需要立即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可能包括对印刷设备进行调试或更新、对印刷工艺进行优化、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员工进行再培训等,以提高印刷质量,确保后续产品符合标准。
- 严重后果: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编码中心同样会注销其商品条码印刷资格,收回《资格证书》并进行通报。这是因为商品条码的印刷质量直接关系到商品在市场流通中的信息传递和结算等环节的正常运行,不合格的印刷质量可能导致条码无法正确识读,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损失,影响市场秩序。
对行业的意义
- 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对违规企业的严格处理,能够有效遏制非法印刷商品条码的行为,防止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条码进入市场,保障商品条码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 保障消费者权益:确保商品条码的合法性和印刷质量,有助于消费者准确获取商品信息,避免因条码问题导致的消费误导或纠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促进企业自律:这种严格的监管措施能够促使印刷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质量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推动整个商品条码印刷行业的健康发展。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